最美的最後一站 車埕站
文、圖/林羽庭
臺鐵的集集線為臺鐵最長的鐵路支線,也是目前南投縣唯一仍在營運的鐵路,前身為臺灣電力公司興建的外車埕線,主要配合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興建。沿著鐵道駛過綠色隧道,逐漸往山的深處開去,在穿越五座隧道後,視野從隧道裡的一片漆黑,到眼前藍天綠林的豁然開朗,有如進入桃花源般的意境,因而又有「秘密花園」之稱。列車緩緩抵達終點,來到有「最美車站」之稱的最後一站──車埕站。
承載輝煌歷史 沉寂歲月風華
車埕站位於南投縣水里鄉明潭壩頂下方,埕,音ㄔㄥˊ,是閩南語「場」的意思。日治時代為了輸出埔里糖廠所產的蔗糖,於一九一六年修築埔里至車埕的輕便車鐵道,後來為因應日月潭第一發電所(大觀發電廠)的興建,便拓寬車埕至二水間的七分車鐵道匯入西部幹線,一九二二年完工,成為今日的集集鐵路支線;工程技師、建築工人再加上輕便車的客貨運,為車埕帶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。由於車埕的地勢平坦、腹地廣大,當時由埔里運出的蔗糖皆在車埕裝車轉運,常有上百臺的輕便車停放於此,於是有人以閩南話稱之為「車場」,因此這裡就叫做車埕;直到一九三七年電廠完工,工程人員撤離,讓車埕這個小鎮又恢復原來的平靜。
車埕站是集集鐵道的終點站,不僅是一座山中小城,也是一個與電廠為鄰的小村莊,因此車埕與水力發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除此之外,車埕在木業發展方面也有一段十分輝煌的歷史。一九五八年間,林業鉅子振昌木業董事長孫海先生標到南投丹大林區林班之採伐權,取其交通疏運便利之優勢,就近來到車埕購地設廠,經營木料生產和內外銷,極盛時期引進兩千多名的就業人口,造就了車埕的二度風華,使得車埕與水里一帶有「小臺北」之稱。隨後,林業政策開始轉向著重造林和國土保育,內外銷的鋸木產業在政府禁伐令下無以為繼,大多面臨關廠或轉型的困境,振昌木業向以出口大宗原木料為主,鋸材廠已無用武之地,停工後只好放置漸漸荒廢。一九九九年的九二一大地震,位於震央周遭的車埕站,也難逃損毀的命運;經過歷史發展的足跡、天災的危害,直到二○○一年,車埕站以嶄新的面貌重現,讓獨特的文化資產得以延續。
木業文化再興 鐵道資產轉型
整修後的車站修建的過程大多以原木為材料,建築主體上以原木將車站重新包裝,就連車站前的廣場空地也是以原木下去舖設,極富特色。日管處為提升車埕地區觀光遊憩資源,並增進遊客瞭解往昔木業發展,將原被視為珍貴產業遺址保存文物的舊廠房重建成車埕木業展示館。而為將木業的歷史發揚光大,振昌木業也加入其行列,將傳統木材產業轉型,推廣休閒林業與環保再生林的使用,讓木業也能結合觀光休閒、環保,走向永續發展的新道路。於是設有「林班道商圈」,融合了現代與復古交錯的建築,利用工廠舊材搭配最新環保塗料,打造結合購物、美食與育樂的全方位觀光商場;並開設體驗工廠,除延續振昌木業的專業技術,也期盼用創意與童心,與木頭產生親密的接觸,讓每個人都能享受親手打造木製品的生活樂趣。
此外,日月潭風景區車埕遊憩區也利用車站豐富的鐵道資產,成立鐵道觀光小學堂,設有創新的「實境車廂」,透過播放集集支線沿途路程影片,讓遊客坐在火車座椅上,彷彿就像搭上集集支線火車一樣,影片來到濁水車站,可以看見濁水站特殊的「路牌交接」場景,一窺集集支線火車鮮為人知的一面。早期火車從彰化二水往水里車埕方向的集集支線火車,來到濁水站,司機員就會拿出「路牌套」,站務人員則會給予「路牌」,司機員必須取得路牌才能繼續行駛。這種透過取得「路牌」獲得通行權的方式,就是確保鐵道達到「絕對閉塞」,以維列車運行安全,因此集集支線火車不論是往車埕方向,或是往二水方向,來到濁水站都必須做這樣的路牌取得與傳遞,「實境車廂」影片完整地將集集支線列車通行程序記錄下來,讓遊客能更認識鐵道文化。
一起走訪車埕站,一探最美車站的文化風華,呼吸山間的芬多精與原木的香醇,走累了不妨坐下來歇息,品嚐車埕站專賣的木桶便當,搭配著眼前的景致風光,細細咀嚼,口中多了一分歲月淬煉的樸實與美味。
(點閱次數:628)